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 践行“能源报国”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3-05-29浏览次数:【字体:

 位于滨海片区的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海风习习,一条816米长的栈道码头向海纵深推进,一端连着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另一端连着波澜壮阔的黄海……

2022年9月26日,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投产仪式在黄海新区举行,来自卡塔尔的“阿尔卡莎米亚”号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靠泊滨海港码头向3号储罐输送首船21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标志着我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正式投产。目前这里平均一周接卸一艘LNG船,这些“漂洋过海”的天然气将通过天然气管网和槽车源源不断输送至华东地区。

1.png

有谁能想到,仅仅5年前,这儿还是一片荒芜海滩。

 

2018年,随着“到基层一线去,与项目共成长”的建设号召,一支由平均年龄30岁的中国海油青年组成的突击队来到这里,奔赴“能源报国”的新征程。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团队是一支在特殊背景下,承载着特殊使命、肩负着特殊任务的特殊队伍。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近九成的员工家在异地,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来到这个大熔炉中百炼成钢。从项目负责人到一线施工人员,无惧地处偏远、鼠虫肆虐,斗严寒、战酷暑,开启“5+2、白加黑”模式,将自己“钉”在现场、“铆”在一线,使得一座座储罐、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当地百姓见此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就根据“江苏滨海LNG项目”名称,取其谐音称呼他们为“滨海老牛哥”,这个亲切的称呼就成为盐城“绿能港”全体建设者共同的名字。

1.jpg

5年来,这群“拓荒牛”胸怀“国之大者”,用汗水和坚守践行着“碧海丹心、能源报国”的初心和使命,在宋公堤旁书写着为民办实事、为国争荣光的红色诗篇。让我们一起探究“滨海老牛哥”的精气神。

 

精:精品、精致、精益求精

 

LNG储罐用于常压低温储存液化天然气,这个巨大的圆筒形大储罐里装的是-162℃的液化天然气,被人们称作“气墩墩”。已投产的22万立方米的“气墩墩”,直径近90米,身高超过60米,接近国家体育馆“鸟巢”的高度,可同时叠放3架国产C919客机,能够储存1.38亿立方米天然气。

1.png

“夏天的时候顶着40多度的酷暑,每天爬上60米高的储罐,只为找出头发丝细的浇筑裂纹;冬天还要迎着零下十几度的风雪,日行4万步保障822.8万平方米施工现场每一处的安全……”这是盐城“绿能港”一期工程项目部总经理刘立平刻骨铭心的记忆。

 

2019年5月22日,是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开工的日子。这一天,工地打下了第一根桩基。

 

“由于这里地处古黄河入海口,地下全是松软的泥沙,而储罐总量接近20万吨,相当于‘豆腐块上放秤砣’。”刘立平迎来了第一道难题。桩基只能依靠摩擦力而稳固。尽管桩基长达73米,但是滩涂地里,第一根桩基打得准,打得稳吗?

1.png

万事开头难,为了做好万全的准备,在前期地质勘察阶段,刘立平带领接收站项目部土建团队,将工地300多个地质勘察点一一勘察,并结合勘察报告,组织专家反复论证。

 

在接收站项目部全体成员的携手努力下,一期项目1440根桩基实现了100%达到质量一类标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他们立志做国家优质工程,把产品做到极致。

 

液化天然气储罐就像“电饭锅”,内罐穹顶就相当于“电饭锅”的盖子。建设国内首批22万立方米储罐和世界最大27万立方米储罐尚属“无人区”,而气升顶则是建造过程中技术难度最大、安全系数最高的工序。

1.jpg

“要用气压将面积超过足球场大小、重量超过1200吨的穹顶稳稳‘吹’至60米高空并稳固焊接,相当于房屋的‘上梁’。”面对艰巨任务,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一期扩建工程项目部总经理任建勋带领项目团队对近100道工序控制点进行全流程梳理,每一处工序反复演练、模拟施工,最终以水平偏差仅1厘米的高精度标准,接连完成全球首次22万立方米储罐双罐同步升顶、世界最大27万立方米储罐三罐同步升顶,为大规模、批量化建设LNG储罐积累了丰富经验。

 

脚踩泥泞,心怀项目,在疾风骤雨中摸索,在技术堡垒间创新,“滨海老牛哥”屡创佳绩,管道焊接一次合格率98.47%,9镍钢焊接整体一次合格率99.29%,储罐内罐焊接一次合格率99.3%,顺利完成了储罐升顶、港池疏浚、机械完工等一系列重大里程碑。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被评选为2022年央企十大超级工程之一。

 

气:气魄、气势、气吞虹霓

 

“刚来的时候,这一片海都是很浑浊的,现在变清了,有点蔚蓝的感觉了。”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港池疏浚中心主任刘玮笑着介绍道。

1.png

LNG船舶靠港必须有专用航道,但港池海水含泥沙量极高,为了提升疏浚效率,亚洲最大的绞吸式挖泥船——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天鲲号”进场,作为此次疏浚工程的主力船舶。

 

然而在疏浚实施初期,“天鲲号”却有些“水土不服”,出现了船机与岸基难以匹配、管线泄漏等问题,疏浚工程量巨大,工期不足9个月,且面临海上纳泥区不足、水文海况条件复杂等困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心中有使命,脚下有力量,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疏浚工作组说干就干,倒排工期,细化任务到天,50天内完成了2条长达15千米管线的铺设,建立海上联合调度中心,采取三泵串联工艺,成功攻克长吹距陆抛疏浚的关键技术难题,按时完成疏浚量多达2570万立方米,相当于26.5个“水立方”体积,并创造了世界吹填直排距最长15千米纪录,为LNG船舶进出港开辟一条“海上康庄大道”。

1.png

目前,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一期扩建工程的6座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LNG储罐也在积极推进中。“一期扩建工程投产后,总罐容高达25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这也是全球范围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LNG接收站项目。”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副总经理袁斌说。

 

江苏是天然气消费大省,按一期工程LNG年处理能力600万吨计算,可供全省居民使用28个月。当一期工程全部投用后,每年可减少3764万吨二氧化碳和66.8万吨氮氧化物排放,相当于植树造林8000万棵。

 

神:拓荒、创新、奉献精神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国家天然气重点建设工程,为建设美丽中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jpg

当时这里一片荒芜,工地远离城区、交通不便,住处蚊虫肆虐、老鼠横行;临时办公区屋顶漏雨、男女轮流使用一间厕所;施工现场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烂泥没膝。艰难困苦阻挡不了“滨海老牛哥”的步伐,从无到有,从荒草萋萋到灯火通明,无数批“滨海老牛哥”在这片荒芜海滩上艰苦创业,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很多人问我,这边条件艰苦,责任重,压力大,为什么要来?我想个人是渺小的,能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意义不言而喻!”刘立平在“绿能港”项目建设期间始终保持着一项纪录,就是微信朋友圈运动排名总是第一,三四万步都是家常便饭,相当于一天徒步20多千米,最多时有30多家施工单位,超过3000人在场。“施工人数多、施工界面复杂,我去多转转,就能更放心一些。”

1.png

在“滨海老牛哥”的艰苦奋斗下,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

 

项目核心零部件——开架式海水汽化器是利用海水和液化天然气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实现天然气由液态转变为气态。这项技术长期被国外的公司垄断。

 

“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国内大多数厂家的产品应用较少,并且国内开架式海水汽化器涂层无法满足黄海海域海水含沙量高的要求。”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总经理助理兼工程技术部总经理赵顺喜对记者说道。

 

针对这一难题,中海石油气电集团研发中心研发出特殊防腐涂层。但这个涂层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赵顺喜带领工程技术部组织专家就涂层成分、喷涂工艺、施工控制等进行论证和质量检测,最终完成了开架式海水汽化器国产化替换,为项目节省设备采购费用近800万元。

1.jpg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建设过程中,自主设计LNG卸料臂并投入使用、项目储罐工程应用中国海油首创国际领先的大跨度穹顶设计、大容积结构抗震设计等多项技术。“滨海老牛哥”不断开创新工法、新技术20余项,申请专利及软著40余项,项目整体设备材料国产化达96.58%。

 

“我们通过‘党建+’统揽促效,用‘1+N’联动模式创建创优联合临时党支部,构建‘党建引领’新格局,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扎根基层、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形成了‘忠诚、担当、勤奋、坚毅’的‘滨海老牛哥’精神,在黄海滩涂树起了新时代的丰碑。”中海石油气电集团副总工程师兼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峰说。

1.jpg

时光荏苒,正是无数批“滨海老牛哥”的不懈耕耘与拼搏奉献,在黄海滩涂打造了罐群矗立的国家绿色能源基地,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谱写了绚丽华章。盐城“绿能港”也为盐城打造“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宜居之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筑牢了绿色屏障。

 

关键词:
黄海新区,盐城投资开发,三港联动重大发展空间,盐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下一篇:港产城融合共兴 响水片区精绘发展工笔画

返回